六祖壇經介紹 紫林居士
介紹
佛典 甚佳
不若
自我先行體悟
引以
介紹 尤佳
曰:
世尊在靈山法會上拈花示眾,眾皆默然,惟迦葉尊者破顏微笑,
於是世尊就將佛法(道)傳給摩訶迦葉,
後來迦葉尊者又將佛法傳給阿 難尊者,
阿難以後傳遞到二十八代祖(菩提達摩尊者),
生長在印度本土的達摩眼看佛法已漸東傳,
於是(一葦渡江)遠渡重洋到中國,
在中國本土上又傳到六祖惠 能大師。
佛法傳至中國之後.與道家無為法交融
六祖惠 能大師 禪宗一脈相傳至今
緣有以也
以下略為簡述一二……
.
六祖惠 能 本不識字
有一天,有一位顧客要買柴,要他把柴送到客店。
顧客將柴收下。他得了錢,退出門外時,見到一位客人在念經,
聽到經中所講
‘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’,
心中豁然開悟。於是就問客人誦念什麼經?
客人說:《金剛經》。
此 悟心 也
………………….
又當初 五祖 遇傳衣缽 命地子 各自 提個’偈子’
表達佛法體悟
神秀 的偈:
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
慧能 的偈:
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」
神秀意旨:
世上充滿許多誘惑,讓我們的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
時常受到六塵(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)的污染,
產生各種形形 色色的煩惱,本然清淨的本性總被無明所蒙蔽,
所以要時時觀照內心,就像擦拭灰塵一樣,時常自我覺察與反省,
回歸清淨無染的本性...
慧能的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」
理解到了因為我們這個身體,才會產生煩惱;若無這個身體,煩惱與無明當然也無所依附。
問題是,
在我們活著的時候,身體這個有形的形體確實存在著,
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的境界,
提醒我們不要太執取這個"無中生有"的色身及有形的一切物質,
凡事不要太執著,呼應‘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’
心淨佛土淨的境界.就是禪宗最高境界
金剛經一部經整個主旨只有六個字:無念、無住、無相。
六祖壇經裏說「我此法門無念為宗,無相為體,無住為本。」把金剛經都講了。
另外
文字版 六祖壇經
六祖壇經箋註丁福保居士著
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2/1295.htm
六祖壇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紫林居士 善知識˙修行˙佛禪˙
兔子不吃窩邊草
紫林居士 善知識˙修行˙佛禪˙
歡迎光臨 Eternity 命理實證研究網 (http://eternity.why3s.net/) | Powered by Discuz! 5.0.0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