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華洋溢的人容易找,但是思維均衡的人卻不常見(People with great gifts are easy to find, but symmetrical and balanced ones never.)。」∼19世紀「美國文藝復興」時期思想家愛默森(Ralph Waldo Emerson)
過去,贊成資本主義的「布爾喬亞(bourgeois)」,與崇尚自由解放的「波希米亞(bohemian)」,是壁壘分明的對立族群。
1960年代,我們有蔑視金權、率性任情,不是藝術家就是知識份子的「嬉皮」一族,是波希米亞精神的代表;
1980年代,我們則看到捍衛制度、積極進取,在各大公司上班的「雅痞」新貴,是布爾喬亞傳統的反撲。
在資訊普及、科技發達的21世紀初期,知識已晉升為有價資產,創意也走向商品化。曾幾何時,這兩種個性鮮明的族群,竟融合成一股社會新勢力。
2000年終於,布爾喬亞與波希米亞,產生了交集。現在,一個新的社會勢力正在崛起:他們被稱為「BOBO」族。
追根溯源,這個詞最早出自美國資深記者大衛 布魯克斯(David Brooks)在2000年出版的暢銷書《BOBO族:新社會菁英的崛起》(Bobos in Paradise: The New Upper Class and How They Got There,詳見本系列報導書摘pp.52-58)。這本書的中文譯本最近在台灣上市前,BOBO話題已先在台灣及國際的時尚界炒紅了。
這個嬉皮與雅痞的現代綜合版,並非美國文化的專利。事實上,具有雙重個性的BOBO族,已現身在我們四周;他們一方面享受富裕成功,在生活及職場上追求精緻質感與權力成就,另一方面卻又渴望心靈自由,勇於追求夢想與創新。
我們內外兼修 享受物質 也迷戀心靈
不管你聽過與否,相信「菠菠族」一詞對大多數人而言,大概都僅止於一個模糊約略的印象。而「菠菠族」之所以被提及且受到注目,多半是經由時尚報導或行銷的管道 。也因此 , 在多數人的認知裡 ,「菠菠族」又是一個穿入時尚族群。
「菠菠族」是美國作家 DAVID BROOKS 在他暢銷書《 BOBOS IN PARADISE-THE BEW UPPER CLASS AND HOW THEY GOT THERE 》(譯《BOBO 族-新社會菁英的崛起》遠流)中首次提到源自--(布爾喬亞卅
波西米亞)的“BOBOS”一詞。
何謂BOBO?
“布爾喬亞”(BOURGEOIS)源自法文的“城市”一詞,另有“市民”意涵 ,十四世紀歐洲文藝復興之初
,隨著工商的繁榮與城市的興起,“布爾喬亞”逐漸成為富裕市民的代稱,“中產階級”的由來,
一個布爾喬亞所信仰的核心理念是在資本主義世界裡努力、成功,而成功的定義是財富和生力,為了維持既得利益他必然保守,堅決捍衛體制,他當然要比勞動階級來得有文化教養,但卻知所節制,不似貴族那樣窮奢極華,揮金如土。
“波希米亞”(BOTHEMIAM)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捷克的舊稱,歷史上,波希米亞地區因為文明得較早,所以備受覬覦,先後被羅馬帝國、奧匈帝國、希特勒佔領摧殘,文學、音樂、藝術創造力特別豐沛的當地文人因此格外追求自由。作為一個波西米亞人他不恥的是布爾喬亞冰冷的算計、機械性的敲敲打打以及枯燥乏味的生活,他信仰的核心是創意、想像力和靈魂。